重磅报告!中国经济怎么走?如何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大咖解读

2021.02.01

1月26日下午,“新浪财经金麒麟论坛月度研讨会-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发布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经济怎么走?如何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在会上,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周天勇、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等大咖共同解读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

吕炜: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

与改革红利的释放密切相关

吕炜表示,中国的经济改革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一个长期增长的动力是跟改革红利的释放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在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恰当地利用好了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这个红利主要是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些没有被市场化的、没有被市场来配置的资源,通过不同阶段的市场化的过程,提高了配置效率。

吕炜举例称,比如从最开始消费品市场的市场化,到后来生产资料的市场化,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这样一些不断深化的高级化的市场化过程,最终释放出来改革红利也保持了中国长期的持续的增长。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一个总体的趋势。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

周天勇:当前复苏并不平衡

外需超预期不可持续

在周天勇看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202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分别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科学性和韧性有待进一步改进,长期依靠新基建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因素拖累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以及国际主要经济体疫情卷土重来和外部环境变化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目前复苏并不平衡,二是投资持续恢复的基础并不牢固,三是消费复苏存在长期制约,四是外需超预期不可持续。”周天勇说。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

王洪章:中国的货币政策

在2021年会继续保持稳健态势

王洪章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2021年会继续保持稳健的态势,既不会激进,也不会保守。虽然中国率先实现了恢复增长,但恢复的时间还比较短,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会有利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宏观政策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所以,稳健的货币政策2021年一定会继续坚持。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

许宪春:前两个季度保持较快增长

后两个季度回归常态

“我认为2021年前两个季度GDP会保持较快的增长,后两个季度GDP增速可能会回归到常态,大概5.5%—6%左右的增长。全年的GDP会达到7%—8%的增速,高于2016年以来各年GDP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受2020年基数较低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许宪春说。

许宪春表示,从年度来看,2022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回归到正常的水平,大概在5.5%—6%的区间。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贾康:工业化城镇化若没有市场化国际化 

变不了超常规成长的现实

贾康表示,中国经济的成长性是客观的原因,但是工业化、城镇化如果没有市场化和国际化,有可能增长,但变不了超常规成长的现实。就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四个大字所匹配的市场化取向改革和拥抱全球化,义无反顾地开放,才有真正看到的改革红利的释放。

对此,他指出,这里面的中国特色可圈可点,我们并不是简单地说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做无为而治这样的角色,还要强调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经济学界已经注意到地方政府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也有学者特别强调了它的重要作用,这是非常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的。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何德旭:未来数字经济会有极大发展

科技和金融会深度融合

何德旭表示,2021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或者主要抓手,是要调整和优化融资结构。在调整和优化融资结构中需要塑造数字融资的格局。“未来数字经济会有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来要加快数字化的发展,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所以,在未来一个方面是我们的科技和金融要深度融合,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运用科技的手段,运用数字化的手段,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融资方面的支持。”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韩保江:要着眼于解放促进

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类主体

“怎么在历史逻辑当中,去找到我们今天发展的着力点,或者是找到我们今天发展要坚持的东西。在分析中国过去发展的过程当中,这40年能实现重要的发展,我理解就是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或者叫改革,解放了中国人的积极性,解决了中国人的发展问题。”韩保江说。

在韩保江看来,从经济增长或者从经济发展动力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无非是靠四个主体:民营经济、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国老百姓。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苏剑:凯恩斯主义很大的毛病

就是一旦用上便“毒瘾难戒”

“当今世界各国现在都已经出现了一种什么情况?世界各国现在离开宏观调控,可以说都已经没法正常运行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到现在一个一个都变成了断不了奶的孩子,甚至可以说成为一个植物人,必须由宏观调控当局一个劲或者不断地给它提供各种营养,不断地进行调控,不断地经常给这个人吃药才能不断地活下去。”苏剑说。

在苏剑看来,市场经济自我运行的职能已经被凯恩斯主义政策彻底带垮,世界各国的经济离开了凯恩斯主义政策已经没有办法正常、自然地去运行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

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发布(全文)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1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2019是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呈现为高负债、低利率、低通胀和低增长的一年,2020年又遇到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疫情的冲击,世界银行预计,美国经济预计下降3.6%,欧元区各国经济整体缩减7.4%,日本经济下降5.3%。进入2021年疫情还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加大。过去一年,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我国经济二季度实现“V”型复苏,四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达到6.5%,小幅超过疫情前水平。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实际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撰写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1》,详细分析了 2020年的经济运行形势、增长动力与苗头性问题,对2021年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测,并对当前一些热点问题和可能的风险点展开研判,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面对2020年元月开始的疫情对中国的冲击,遇到“先集中精力控制疫情,再逐步复产恢复经济”与“以群体自动免疫保经济平稳运行”,不同思路的选择中,党中央和国务院选择了前一种公共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模式,加之在疫情对服务业损害最大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中制造业和农业增加值占GDP45.47%的高比率优势,避免了经济增长过深的下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并且完成的情况是好于预期的。“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开发的宏观经济景气预警监测系统,对2020年宏观经济的需求、生产、货币金融、价格以及物流运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监测。监测情况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受到疫情较大冲击,内需、生产、货币金融、流通等分项经济景气指标预警信号全面跌入“过冷”区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综合景气指数仍停留在“过冷”区间,物价综合景气指数由一季度的“趋冷”跌至“过冷”,疫情冲击持续,但出现结构性改善,包括宽松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指数从“过冷”转向“健康”区间;率先复工复产支撑经济增长;供应链优势促进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投资、消费、出口等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前两个季度均有明显改善,9 月GDP 综合景气预警指数在2020 年内首次上升,从“过冷”区间进入“趋冷”区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景气综合指标较为稳定,多项经济指标年内首次转正。生产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发电量指标年内首次上升至“健康”区间;出口超预期快速增长,自8月以来,出口指标一直处于“过热”区间;物价综合景气预警指数较为稳定,工业价格指数逐渐回升,工业生产持续恢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报告全文)

分析 主题
文章
2023.03.15
"一带一路 "庆祝十周年纪念日,在2023年中欧铁路货运量有望 "爆炸式增长"

今年是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十周年,这一全球合作平台展示了中国的愿景,为全球治理改革和其他多方面的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

浏览
2023.10.04
浏览
2023.10.04
跨里海国际运输航线分析与展望

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TITR)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然后经黑海抵达欧洲。TITR 是一条多式联运路线,涉及 两种运输方式:铁路和海运。